今天是大年初二,年的味道仍在翻涌,喜庆欢腾的气氛丝毫未减。而让这年味、这喜庆持续发酵的,也许就是独属于自己家乡的年俗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春建筑学院的学子们纷纷晒出了自己家乡的年俗,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感受带着年味的美好瞬间吧!
风俗一烧旺火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朔州市,我们这里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烧旺火。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塔状,称之为旺火,并且会在垒好的旺火上贴一张“旺气冲天”的对联,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选材、修炭、打底、搭旺火,一系列操作完成后,将垒好的旺火点燃,随后便在点燃的旺火周围燃放烟花,烧香祈福,俗称“接神”寓意请天上诸神护佑,以保来年事事平顺。正月初二凌晨也有“接财神”的习俗。商店门前烧“旺火柴”,供桌上摆五个碟子,里面分别放上核桃、红枣、柿饼、花生、栗子,取“讨早市生利”之意。
——建筑学2201班 张瑞国
风俗二开新街
我的家乡在云南峨山,这里是中国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在春节过后,最热闹的就是开新街,彝语称为“哩夕哩”。节日当天,十里八乡的彝族群众都会穿着节日盛装,吹奏着过山号,耍着龙灯,跳着花鼓舞,从各个寨子聚集到街子上,参加巡街表演、祭龙祭鼓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与之同期举行的文化活动异彩纷呈,集市交易非常活跃。“扎实唻果嗦”是彝语翻译过来就是非常好玩的意思。在开新街也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项目:龙狮闹春、原生态彝文化祭龙、祭鼓仪式、祭花鼓娘娘、接爷爷仪式、舞龙大赛、篝火晚会、斗鸡等活动。
——工商管理2202班 金演
风俗三迎喜神
我的家乡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每年的大年初一这一天早上,都有“迎喜神”的习俗。迎喜神的日子,一般都在正月初五日以前。寓意为新春初始,喜神必降,迎接喜神后,全年喜事频来。这天大家都会早早起来,出门朝着喜神的方向前进。进入旷野之后,老年人要举行礼仪。一般程序为:领头人先从木盘内取出各种祭物,呈品字形在地上摆供。然后用手垒三个小土堆,中间代表天神,左边代表地神,右边代表喜神。土堆上各插香三炷,烧纸三张。大家三跪九拜,祈祷喜神保佑、出门顺利等等。小孩子则要放鞭炮,家畜任其奔跑。在村里,还会有专门迎喜神的队伍,一堆人敲锣打鼓,还有舞龙舞狮的表演。
在表演结束后,各家各户回到家中,长辈们先进家,小辈一个接着一个进入家里,和长辈们说着新的一年的祝愿,表示了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城乡规划2201班 任子萱
风俗四舞龙灯
我的家乡在福建南平,过年时有“舞龙灯”的习俗,寓意着祥瑞吉祥,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建瓯人称舞龙灯为“叉龙灯”,它是建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游乐活动。
建瓯龙灯,龙头用色纸或娟彩扎;龙身以竹蔑为骨架,上面复盖绘有鳞甲的纱布,内燃油囊;龙尾大多扎上一束大铁树叶。舞动时灯火四溢,蜿蜓如飞。建瓯龙灯按颜色分为黄龙、红龙、和青龙。每一龙另有一颗用红纱蒙制的滚灯,称作“龙珠”。此外还常配以一组不同颜色纸扎的鱼形或龙形大彩灯,欲称“九鱼采莲”或“五经魁”。古老仪式神秘且厚重感,只有您身临其境感受。建瓯,它别具风味的“叉龙灯”,一定能让您欣赏到这一全国唯有的古朴热闹神秘稀奇景观!
——电商2001班 邓丽君
年俗文化是亲友团聚,
感情的链接;
是新的开始,
对生活新的希望。
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年俗?
快来一起分享吧!
撰稿:党委宣传部学生新闻中心 编辑: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