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举办教师教学发展赋能活动

发布者:主站信息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11-16浏览次数:10

为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促进职业发展,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11月7日,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处与城建学院联合举办了长春建筑学院第3期院(部)系列活动暨城建学院教学工作坊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吉林大学高青教授作题为“践行人才培养 立足知识转化 能力和素养全面提升”的主题报告。活动由城建学院院长刘晔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分享活动。

高青教授是吉林大学领军教授、吉林大学教学委员会工学部主任兼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能源交通专指委主任、吉林省教学名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热环境能源工程学科访问教授、科技部国家“新能源汽车”重点领域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车辆学科专业评审专家、中国高校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高青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与电池系统热控,以及能源高效利用与转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863”和部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承担多项一汽热管理、电池组、热泵研发等,在一汽纯电动汽车开发平台建设中贡献突出,国内外学术SCI、EI、核心期刊、学术会等研究论文累计发表29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软件知识产权30余项,国际著名杂志《Int J of Heat & Mass Transfer》、《Energy》、《Int J of Low Carbon Technologies》等特邀审稿人;带领团队获得教育部国家首批百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汽车科技发展》,以及《工程热力学》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等称号。

在人才培养中,高青一贯倡导教师要特别树立强化知识向能力素养转变的大学教育的教育理念,通过大学教育,应使学生留下的是能力和素养,而不是知识的堆积。高青在报告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人才培养立足知识能力和素养全面提升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和阐述:一是能力拓展要从课程入门新知识延展新概念入手,先导逻辑思维,思维能力贯穿再拓展;二是能力培养要特别重视知识认知与逻辑思维创新,大学教育应突显能力训练和素养,以大学课程教育为基石,“能力”的典型体现,大学教育更应关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软实力体现逻辑思维与归纳,硬实力体现“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教育“创新能力”认知,通过工程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力,明确工程“创新”的属性界定;三是能力提升要对标国际工程教育标准,以产出为主导,按大学工程教育标准,明晰构架,专业上的明确、公开、可衡量的12项毕业要求, 这些要求覆盖所属专业潜质和非专业潜质的应达成的毕业要求,支撑着培养目标的达成;四是贯通融合是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的贯通融合,面对现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要实施“个体课程 →课程系列化 →课程群构化”模式,实现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的贯通融合,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素养有机融合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强化能力素养全面塑造”的人才培养终极目标。

高青指出,大学教育要面对国际化工程教育标准、立足工程创新力教育,应对社会工业进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素养训练,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思考性实践性训练,知识与能力融汇,实现知识到能力和素养全面塑造,全面提升人才能力,奉献社会,树立信念,胸怀挚爱,践行人生价值。  

高青还以《传热学》课程为例,示范介绍了如何拓展学生能力、引导逻辑思维、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技能。高青表示,大学教育是通过单一课程、系列课程、课程群构达成工程教育标准的,最终实现能力素养融合升级的目标,要特别关注专业认证,希望教师以行导行,以情激情,用言语传授知识,用行动引导学生。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城建学院全体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全体与会教师对人才培养知识转化能力素养的理念和认知度得到了提升,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汲取新经验,拓展新思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

撰稿:城建学院    编辑:石竹